现在时间: 欢迎来到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研工作

research
学院新闻
research-award
清华马院研修丨学子心声:清华一行,不虚此行!
发布人:王志宏   添加时间:2019-03-28 14:24:28   浏览:

他们

 

“领略了大师风采,艾四林、欧阳军喜等老师的课给我们拓宽了专业视野!”“清华的学生很自律,几乎没有玩手机的同学,图书馆里也是座无虚席。”“他们都充满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相当浓厚”……

 

这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的6位研究生在清华大学学习后的感言。

 

 

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里氛围热烈,2017级的六位研究生清华大学学习汇报会在此举行。汇报会上,丁宁、李平、常珊、傅宣童、王楠、乔日娇先后介绍了各自赴清华大学学习交流一学期的总体情况、感受思考及给2018级硕士研究生的建议。

或娓娓道来,

或真切动容,

或学习或实践……

01

 

不负韶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说:

丁宁

我把自己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悟详细的讲一下,希望我的经验之谈对即将赴清华学习的学妹们有所帮助,预祝你们在未来的学习上有更大的建树。

 

走进清华园,静谧的校园,优美的环境,雄伟的建筑,浓厚的学术气息,让我对这所殿堂级的学府流连忘返。清华大学是所有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置身其中,让我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从踏入清华园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不负韶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学院增光添彩,为自己的学习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安排具体如下:艾四林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欧阳军喜教授主讲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王传利教授主讲的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原著选读,陈明凡教授主讲的社会主义历史人物评析,邹广文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李蕉教授主讲的中共党史专题研究,戴木才教授主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研究,李义天教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问题研究以及冯务中教授主讲的当代中国改革史论等课程。当然,很多课程我在研究生阶段已经学过,但我相信很多的同学跟我一样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深刻理解书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精义,更遑论如何去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自己的学术研究体系,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清华的学习历程不仅让我对所学知识温故知新,还让我解决了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更使我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新奇的学术观点,使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清华的课堂总是那么开放、包容,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求知的人们。艾四林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课堂中,座无虚席,甚至连课桌中间的过道和教室的后面也坐满了人。大家早早来到教室等待上课,其中有老师有学生,有的从别的学院过来,有的从别的学校过来。我发现来上课的人中大概有一半不是清华的学生,别的课堂也都大抵如此。我想,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成就了清华名校的声誉和气度,也正是清华拥有的深厚历史底蕴使他拥有海纳百川的能力。有幸坐在清华课堂,窥得百年名校的一隅,我将带着这种开放、包容的处世态度继续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前行。为此,在清华学习期间我都会去上课,聆听老师教诲,通过不断的课堂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开拓视野。


通过学习,在这里我给即将赴清华进修的学妹们推荐几门必上的课程:艾四林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艾思林教授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知识渊博,授课风格幽默):艾四林教授的课总是座无虚席,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各个流派发展趋势及当代马克思主义等内容,艾四林教授始终强调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须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活灵活现的运用到中国的发展上,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质跃发展;欧阳军喜教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欧阳教授的授课方式是讲一节课,讨论一节课,欧阳教授治学严谨,比方说读一本书,书的作者,出版背景,主旨思想等问题都要求了解清楚,更要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邹广文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邹广文教授学识渊博,授课风格幽默,课堂氛围活跃。哲学课虽然比较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但是邹教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类比事例来做教学辅助,以期帮助同学们理解授课内容,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当然大家的学习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个人意识形态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清华大学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清晨郎朗的读书声,课堂上座无虚席,就连周末图书馆都是人满为患,大家都在修学储能,没有谁是把时间浪费在个人娱乐上,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清华大学进修学习期间,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李文正馆,其内干净、明亮,最为重要的是藏书丰富,坐在里面就会瞬间进入学习状态,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当中。清华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震撼:课堂活跃度,学习的自信心,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置身其中,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句话,比自己优秀的人都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去努力呢!清华的教学楼里有很多自习室,清晨在教室或者走廊,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学生在读书学习,读书或者背英语的声音很大,生动诠释了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分享给大家一句我在清华图书馆看到的一句话:“不要让考上清华大学成为你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这句话特别励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考上清华是学校名气带给你的荣誉,你需要更加努力的去维护这份荣誉,在以后的奋斗里程中要做出更加优秀的成绩,让清华大学为你骄傲。清华的学习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了职业规划的奋斗目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进取,才能使自己获得长足的进步。

下面就我个人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经验,给即将赴清华的学妹们一点学习建议,希望学妹们有所收益: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学会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束缚的包袱,否则学习缺乏积极性,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主动学习时,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学习效率高,积极性好。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主动意识,主动为自己设定短期或长期目标,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我想给学妹们介绍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把信送给加西亚》一种由主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一个关于送信的传奇故事,却蕴含着企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从今天开始主动学习,让我们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其次,我想说的是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方法,我相信每个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学习环境变了,学习方法也应该相应的做些改变。希望学妹们都能根据相应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些相应的调整,尽快找到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课后,我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去花点时间,每周或者每天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学习起来也会有一种知己知彼的感觉,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平时空闲的时候多去走走图书馆,我觉得图书馆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里面有很多你想学习,必须学习的知识。当你踏进图书馆是时候,你会发现身处的境界完全不同,你时时刻刻都将被周围的学习环境影响,被百万藏书所感染,会有一种力量在驾驭着你不断上进。

第三,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成功的人士总是去寻找那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的机会,而不成功的人却总是发问:“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要知道学习的道路是艰巨的,竞争是强烈的,只有不怕辛苦,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你才能比别人更好一点。因此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适时调整心态。研究生学习期间拥有很多的课余时间,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相当迷茫,时间久了就会觉得研究生生活很无聊很空虚。希望学妹们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做下规划,尤其是在清华学习进修期间。

以上就是我在清华大学学习进修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对学妹们在清华大学的学习进修有所帮助。我真诚希望大家学习上都有所思考,有所判断,早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后,感谢学院领导给我们这次去名校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是我在求学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按照清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辜负学院领导对我的培养!

02

 

“走进清华门,就是清华人”。

       

说:

李平

据说和聪明人打交道,自己也会变得聪明。为了保持自己的智商不降低,去清华马院访学半年期间多数时间在与清华的师生交流,清华的师生资源值得去深挖,值得去珍惜。

   

 

说说我的感受:

(1)清华的老师基础扎实,跨学科特征明显。多数老师跨好几个领域从事研究,成果还不少。

(2)清华老师理解反应速度快,条理性强,交流顺畅。一般说一半就明白,12345条一列,没废话,沟通效率很高。

(3)清华老师脚步匆匆,办事效率高。出差当天回或隔天回,几乎没有耽搁。

(4)清华校园真大、真美,食堂的饭也不错还实惠,就是房租太贵!

时间过得非常快,短短的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时间短暂,但我可以说是每天都有收获。回顾一学期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旁听了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欧阳军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艾四林)、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基础问题研究(李义天)等10门专业课程,共。聆听到了教师高水平的授课,增长了新知识,有的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法使我很受启发,老师的人格魅力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旁听了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陈晓、肖星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刘国忠教授相关课程。

2018年1128日参加了民政部顾朝曦副部长的“社会治理与发展大讲堂”。

讲座:我的论文方向写的农村农民相关方向,所以我总结了一下顾部长的相关讲座内容,顾部长提到全国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问题。他谈到,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共有10.万个社区居委会、55.8万个村民居委会、82607个全国城市综合服务设施,81392个农村综合服务设施。“互联网+政府”的转型及“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建立都需要通过社区带动居民参与,整合群众的利益诉求,反映群众面临的问题。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的模式既推动社区基层治理发展,又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既促进社会建设工作形成合力,又畅通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渠道,既能办成小事,也能促成大事。在提到社区建设的问题时,顾部长认为老旧社区、新建社区、混合社区和农村社区都面临着社区层级多、行政色彩浓、职能偏窄、低素质高年龄人员的问题,当下急需解决渠道“淤塞”导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专业社区工作者人少、待遇低的困境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珍视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清华的日子没有虚度,虽然论文写作计划没有完善好,但访学取得了一些成果,增加了一些学习积累,可谓收获颇丰,感受深切,思考颇多。

 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特别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清华园里,我逐步感受中西荟萃,古今贯通,文理兼容;尊重大师,通才教育,严谨学风;研究学术,造就人才,服务社会的大学氛围。在清华,我们欣赏到了富有诗意的校园文化建设,看到了地方院校所不具备的硬件设施,享受了地方院校所不具备的教学、学术研究资源。特别是清华优良的学风,在地方院校是少见的,马院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向往的。面对这些,我都会由衷的发出赞叹,清华太好了。(建议以后的学弟学妹清华访学的机会一定要珍惜,诚心的与清华学生沟通,研究生、博士为主,成为朋友、多沟通多交流、终生受益)

 马院教授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富有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精辟的思想观念和专业观点让人肃然起敬、由衷信服。特别提及艾四林教授专业和理论功底深厚,成果丰硕,待人坦陈、热情,对我们进行了真诚的帮助和指导,从他身上让人感受到了清华教师的气质和风范。马院张静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访问学者关爱有加,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珍惜学习机会,争取获得更大收获。有什么展览的信息、学术报告,或者是自己从教的感想,学术研究的感悟,对集体活动的要求,对访问学者的期望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微信群中发布,张老师严谨的作风和细致周到的安排让我们每一位访问学者深受感动。张老师仔细认真,工作中注重细节,工作有计划,活动有落实,让我们访问学者深深感受到清华马院的关爱和为访问学者提供的学习条件,激励着我们安心访学、潜心访学,让访学过得很充实,也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总之,此次访学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自己专业学习和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让经过清华精神、清华校风、清华学风洗礼的访学开花结果。

感谢我们青理工马院给我这次终生受益的清华访学机会,让我在人生发展历程和生活工作的道路上又一次扬帆启程!

03

因为机会的来之不易,令我更加努力。

说:

常珊

2018年9月,感谢学院给我们机会有幸到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学习。满怀憧憬地,我们到了令人神往的教育圣地——清华。


这半年在那里,我积极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北师大校训。古朴典雅、温馨美丽的校园,藏书丰富、环境优良的图书馆,学识渊博、温儒亲善的师长,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无不深深吸引我尽快融入这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第一站也是先到的清华校史馆,在清华校史馆里,实在令我震撼的是,来此参观的游人,不论身份年龄职业,都十分庄严认真,尤其是在实物展品前,他们专注的程度是我在其他地方展馆里难得看到的。

因为机会的来之不易,令我更加努力。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照课表,进行有选择上课,有时为了能听到大师的课,甚至提前两个小时占座。认真听取了如艾四林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欧阳军喜老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邹广文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等多名专家教授的课,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在此期间,在张静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还有幸作为会务人员参与到清华大学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会议当中,老师们的种种精彩发言、讨论令我获益匪浅。

不上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选择留在图书馆里,学习氛围之浓厚,学习之热情都深深地影响到我们,晚上在闭馆音乐响起之后,我们才结伴而回。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有了更多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回望半年的学习生活,在名师的课堂里蹭课,在大师的讲台下倾听,众多老师教诲帮扶指点等等,此情此景历历在目,铭记于心。同时,我深知我不仅仅是个人在学习,我是代表一个团队在学习,也是在代表青理马院在学习。

在清华学习这半年,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之旅、文化之旅、心灵之旅。在这一过程中,我完成了我的论文开题工作,既有有各位专家的指引,也得到了我们学院各位老师悉心指导还得到了我的同学们的帮助,令我感动不已。在多方的帮助下,我的知识得以更新、能力得以提升、视野得以拓展、精神得以升华。在此,感谢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感谢清华对我的指引,同时也极为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坚信这段美好而颇具收获的时光,必将成为我人生的美好记忆和宝贵财富!我也将把我的所学和清华的精神带入到今后的论文写作工作中,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4

这次去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

说:

傅宣童

通过这次清华学习,面前犹如打开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子,确实有天地辽阔、耳目一新的感觉。

清华大啊,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是人人必备的,每次上课或者教学楼图书馆再穿越到食堂,不用自行车没法整啊。每当上下课自行车在主干道上华丽丽地堵车。自行车堵车,恐怕真不多见,但清华常有,特别是几个重要的路口在几个重要的时间点。清华好吃的较多。每个食堂都有自己的招牌美食。清华自产酸奶、冰淇淋,好吃,且便宜。

清华西门人满为患,因其靠近北京大学、圆明园、颐和园、地铁站,所以旅游的人聚集于此,高峰时期会排成长队,因为保安人员会检查身份证件等。这个时候会有一丝丝的优越感,凭着清华的证件默默地单独走进去,留下身后的人群……清华也重视体育,有一个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平台确实好,资源特别丰富,想做什么都有机会;光图书馆资源就多得让人瞠目结舌了。老师学术素养很好,很有特色,凡是公共政治课,如果你在上课前5分钟走进教室,你只能坐前两排了。由于清华同学本身比较好学,以及上课点名的约束,政治课的翘课比率还是非常低的。并且也是有占座的,不过是从后向前占的。很多人不是为了听课,而是为了给自己自习其他学科提供好的位置。

清华学生平均素质真的很高。做事认真,精益求精,非常佩服他们,深深的欣赏他们,看到完美的作品会由衷的赞叹。通过这次清华学习,面前犹如打开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子,确实有天地辽阔、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以及“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

清华人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震撼,给人以行动力量,给人以前进勇气,给人以成功信心。总之,这次去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努力工作、学习,并把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最后,特别感谢学院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宝贵的机会。

 

05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说:

王楠

最大的收获就是来清华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更加深刻地在学习上体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增广了自己的眼界,不会只被局限在学校所见到和接触的一切。

从北京回来已经过了两个月,在北京学习的日子就像做了一场大梦,短短的四个月,不算长也不算短,感觉那么的不真实却又印象深刻。脱离了舒适圈,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我觉得那是好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都是新的,新的城市、新的校园、新的课程、新的旅行。  

在清华学习的这段日子,听了许多老师的课还有讲座,他们的课堂风格各异。特别想要推荐一下吴潜涛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研究》,吴教授课前会拿出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或者访问学者先讲,然后再自己进行讲述。还有王传利教授的课堂也比较有意思。王教授上课的教室是一个早读间,每次上课前都会看到有好多学生在里面进行早读,基本上都是站着的。真的能考上清华的学生都是很厉害的呀,而且清华北大真的是资源最集中最菁英的教育殿堂。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延续了一直以来刻苦勤奋的精神与态度,拉出去统一称作学霸。在清华整体的读书氛围及竞争压力是大的,认真努力的人真的很多,平日的图书馆都是午后就没位置了,而到了接近考试时,就更是一位难求了。考试周期间图书馆延长开馆时间,但是图书馆是不能通宵的。在一些能够通宵的院系馆或者校内外的咖啡店能看到刷夜的同学们。

可能是因为清华对外一直停留在一个理工科学校的印象(其实是有文科的= =)。各类提升文化视野的文化素质讲座每周都有是一方面,然后还有各种有名的乐队、合唱团、歌舞剧都会被学校邀请来演出,票价对学生也很便宜;当然还有电影,各种电影基本上在外面电影院快要下映的时候就会在清华校内上映(有3D),票价20元

此外,清华对于学生的体能也蛮注重与要求的,体育场就有好几个,东操场还标有「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大字。紫荆操场则是一到傍晚就充满了跑步的学生。在清华,学生的假期多半都不是空闲的,暑假有一个月的小学期,大多数人也都会利用这个时间去实习或支教或去海外进行交流。

总而言之,最大的收获就是来清华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更加深刻地在学习上体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增广了自己的眼界,不会只被局限在学校所见到和接触的一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认为在学习期间有机会的话,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去不同的地方看看,多参加些活动,多认识不同的人,可以让自己对这个世界及自己有更多的想法。

最后,再一次感谢学院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次特别宝贵特别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去清华学习。感谢我的导师邢老师在北京期间对我的照顾与帮助。

 

06

与北京有关,与清华有关。

说:

乔日娇

感谢学院这次给提供的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的机会,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回忆。

尤记得火车徐徐进入北京站时,心中不免有些激动之情。亦是感叹于北京城的魅力,亦是对于此次来清华大学的期盼。我们一行人要到达住的地方需要乘坐地铁,在圆明园站下了4号线的地铁以后,在步行找住的地方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清华大学的西门,就是那个图片上的样子,仿佛走在了梦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实物,真实又虚幻。后来我发现在清华大学西门校门前永远有人在拍照,一拨接着一拨,总是不间断,除非是到了晚上才有些许的寂静。

之后在书记还有任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办理好了图书卡还有饭卡,当天,带领我们在清华大学里走了走,里边有非常浓烈的校园氛围,里边的景色也很漂亮,那是我第一次走进清华大学,第一次见到二校门,第一次见到大礼堂,美丽地让人挪不开眼睛。记得那天天气很好,阳光也明媚。

接下来差不多进入了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正轨,感谢清华大学张主任为我们提供的课表,还有那段时间对我们的关心照顾。在清华大学上课的历程中,我真实的体会到了那种座无虚席,甚至有的人没有座位而站着听课的场面,我感受到了那种求知若渴的心境。在清华大学里边上课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清华大学学生的学习态度,他们的优秀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中所包含的谦卑,认真的态度,还有他们所拥有的视野,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一切都让我觉得很荣幸能参与其中。

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日子里,我也参加了一些讲座,那边的讲座资源很丰富,每周都有好多可供选择的讲座,讲座的内容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有一次听一位英国教授讲马克思系列的讲座,全程英文,然后配有翻译人员,那个给我留下印象,一个是欣赏他的专业知识能力,一个是感叹于翻译人员的厉害,之后提问的环节,有的同学也是可以用英文来提问,真实让我自愧不如。

说起清华大学的课堂,内容也很生动有趣。对了,那边的学生上课都带有自己的笔记本来上课。如果下午有第一节课的话,那边的上课时间是中午一点半,学习氛围有些紧张。课堂上很注重于学生本身的思考,清华大学的学生他们的阅读量是很不错的,他们会踏踏实实的看原著。有些课堂是这样的,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在上课之前看一些书认真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想法,再由老师做一些点评。

说起清华大学的图书馆,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是很不错的,图书馆里也常常是座无虚席的状态,有时候仅仅要找一个位置走了好几楼也找不到。注意,他们在图书馆的同学基本没有看手机的人,都是在认真的学习,那种心无旁骛的学习氛围真是迷人,认真的人单纯又快乐。

说起清华大学的食堂,真的是好吃不贵,物美价廉,在食堂里除了会听到一些闲聊,也会听到一些学术问题或是国家大事的讨论。

我曾好多次穿梭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在天气极晴朗的上午,走在许多的行人之间,我看到青春稚嫩的脸庞,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校园里骑着自行车,我看到阳光透过古老的树木在地上留下的影子,我看到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地方,我看到水木清华。

总之,我觉得此次不虚此行,开阔了视野,学习了知识,再次感谢学院提供的机会,也感谢刑老师对我们在生活还有学习上的关心照顾。


“你们的眼神和气质变了,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党总支书记王菁华感慨道,“说明我们的平台是有效果的,应该继续坚持。”他表示,清华马院是全国9所最早的重点马院之一,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落实《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力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计划框架协议》,研二上学期全体研究生赴清华马院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进修,大家收获颇丰,还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和要求,对标清华大学里“努力的学霸”标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一名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大学生。

                                           党总支书记王菁华

院长陈国庆和同学们分享了“学习”“氛围”“讲座”三个关键词,也对2017级硕士研究生清华学习的汇报表示肯定,并期待大家保持学习热情,将清华学习的经历和感受带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持续进步。

                                             院长陈国庆

副院长任颖卮表示,以此为契机,学院还将进一步加深与全国重点马院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用好“导师+导师组”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优秀理工学子。

 

 

 

 

 

 

 

 

 

 

 

  • 地址: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中路2号
      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话:0532-86875689  Email:mybg@q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