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工作动态 -> 正文

马思主义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步履基层绘青春,矢志逐梦绽芳华

日期:2025-08-26 作者: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2025年暑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多支社会实践团队及返乡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在服务群众、调研走访、理论宣讲中,让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动能,用实践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青苗护航进社区:爱心托管伴成长,双向收获暖人心

7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苗护航”志愿服务队奔赴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玉地山路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爱心托管班活动。为让社区学生度过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团队成员精心设计“理论 + 实践”双轨课程体系:理论课以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为核心,通过讲述传统民俗故事、重温革命历史片段,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激励他们铭记历史、勇担时代使命;实践课则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开设朗诵训练营、团队手工制作等课程,既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又锻炼其动手操作与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这不仅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我们自身被治愈、被启发的过程。”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表示,此次双向陪伴的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服务的价值。未来,团队将继续扎根基层,以更多元的形式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乡约新程赴蓉城:多维实践探新路,学思践悟促提升

8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乡约新程”实践团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为期7天的基层实践调研之旅。团队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通过“宣讲+调研+寻访”的多元形式,在基层一线汲取成长养分。

在社区反诈宣讲中,实践团成员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诈骗常见手段与防范技巧,既帮助群众增强防骗意识,也让成员们在与群众的互动中提升社会责任感;走进当地企业调研时,成员们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需求,为个人职业规划提供了清晰的现实参考;在社区治理调研环节,团队学习成都当地先进基层治理模式,实地感受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如何落地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而在战旗村的红色寻访中,成员们聆听革命先辈事迹,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深刻感悟红色精神在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基层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返乡宣讲传理论:青春声音入基层,创新理念落地生根

暑期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青·理宣讲团成员穆世慧、田信哲、张博森等主动回到家乡,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将创新理论与实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穆世慧走进家乡的承恩门社区,以《绿色行动,点滴开始》为题开展宣讲。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小事,向居民普及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倡导大家从身边点滴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田信哲则在范县城关镇聚焦青少年暑期安全,组织防溺水专题宣讲,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现场演示自救方法等形式,详细阐释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切实提升当地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张博森走进莘县顺鑫食品有限公司,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开展宣讲,向企业员工解读生态环保政策要求,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基层历练强本领:返乡实践长才干,务实作风获认可

7月17日起,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田信哲在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双反股与党建办公室,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期间,他以“规范化、高效化”为工作目标,主动承担党建材料整理工作:系统梳理单位历年党建文件,协助完善“三会一课”记录材料,逐页核对会议记录的完整性与规范性,确保每一份材料都符合党建考核标准。

“这段实践让我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流程与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在公文处理、沟通协调等实务操作中提升了能力。”田信哲表示,基层工作的严谨与细致,让他更加懂得“务实”二字的分量,未来将把这份作风带到学习与工作中。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单位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

此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学生工作+实践育人”融合的重要举措,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更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基层实践平台,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撰稿:石峰、张博森;审核:华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