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的全面融入,马克思主义学院于4月21晚举办了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果展示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结课仪式”。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课程负责人石峰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华章琳教授,课程教学团队刘金德、钟京凤、赵纪龙三位老师及50余名学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石峰首先介绍了课程开设的背景和重要性。她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第一部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是第一部科学阐释中华民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教材,是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教材,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材。通过课程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认同感,开好讲好这门课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随后,课程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分享了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学生们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如何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展示了他们的深刻思考与学习心得。
课程教学团队代表刘金德副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介绍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独龙族发展历史,深入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他强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章琳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参与与优异表现,并为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了结业证书。他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更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使命,只有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推动,才能确保教育的深入人心,并最终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祖国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既是学校用好用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生动呈现,也是对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的一次检验。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打造成为具有理工特色的精品课程。(撰稿:刘金德;审核:华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