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4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筱侠副教授以“书香托举飞天梦”为主题,为青岛西海岸新区超银学校和我校管理与工程学院40余名学子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创新课程设计、打造互动场景,将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下沉至基础教育领域,探索思政育人的贯通式实践。
科学家故事“活起来”:理论讲授激发思想共鸣
在世界读书日的书香氤氲中,赵筱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以“典籍里的归国密码”、“科幻照进现实的桥梁”、“数据与笔墨的双向奔赴”等故事为线索,解读了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当大屏幕播放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画面时,学生们自发响起掌声。
主题游戏“燃起来”:情境互动深化价值引领
随后,“解码科学家精神”主题闯关活动以沉浸式体验让纸页间的精神力量跃然眼前。“限制条件下的创新”实验点燃思维火花——学生们用打印纸和回形针模型火箭搭载卫星,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创造奇迹。在“航天员抗眩晕训练”中,同学们闭眼完成30秒单腿站立挑战,零距离触碰到了书页间“航天员训练强度远超常人8倍”的震撼数据。最令人动容的是《天工开物》里的“古法飞天”智慧与当代“天地对话”实验的跨时空呼应——学生们在“天地协同解谜”环节化身天地链路中的“传感器”,用肢体语言破译任务指令,切身演绎着《载人航天精神》里“千人一杆枪”的协作真谛。每个游戏卡关都缀着科学家的手札金句,让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在汗水和欢笑声中具象生根。
一体化平台“活搭起来”:贯通培养构建育人新格局
作为青岛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倡导者、参与者,“学院抽调骨干教师组建基础教育研究团队,针对不同学段设计教学梯度。中学生侧重情感共鸣,大学生强化使命担当,通过联合教研实现思政元素的螺旋式上升”,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华章琳教授表示。
此次大思政课的成功开展,不仅是知识与价值观的传递,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样本。作为青岛市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实践基地的重要成员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通过资源共享、师资共育、课程共建,打造出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教育新范式,为推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撰稿:赵筱侠、田彬彬 审核:华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