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503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研究,寻求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途径和方式,探讨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规律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学制2.5年,学习期限一般为2~4年。第一学年修满课程学分,从第二学年开始依次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工作。
四、培养方式
(一)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制相结合。导师应对所指导的硕士生的研究方向选择、理论基础的强化、学术动态的把握、实践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充实等方面予以系统指导,要为研究生拟订整体而详尽的培养计划。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科研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帮助。研究生中期筛选、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等重要环节,由导师组集体指导完成。
(二)实行中期筛选制。在第三学期初,依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知识与理论、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果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必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要牢固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1、学分要求
本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应修满5学分,基础学位课及专业学位课修满12学分,非学位课应至少修满9学分(其中2学分为必修),必修环节4学分。
2、课程设置
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表》。
3、必修环节
(1)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应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社会实践意义,鼓励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选题。研究生在选题、调研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后,在所属学科、专业范围内,由学院于第二学期期末或第三学期初主持并邀请相关学科、专业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5-7人)听取学生的选题报告并评审。对未通过论文开题评审的研究生,学院将于一个月后再组织一次评审。第三学期期末学院组织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依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分的完成情况以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中期考核,对未通过中期考核的研究生,学院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通过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的研究生,计1学分。
(2)综合能力提升。为全面提升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做到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外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凡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或在校内外组织的本学科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上发言1次以上,计入1个学分。
(3)科学技术前沿报告与学术研讨。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校内外学术讲座等,总计不少于10次,可计1学分。
(4)社会实践。研究生须参加社会调查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3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撰写总结报告,并由导师评阅。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成绩及格以上者,可计1学分。
六、学术成果
研究生在校期间须至少公开发表1篇本学科的学术论文,论文不少于3000字。
七、论文工作安排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主要依据之一。(1)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后,可以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该阶段约为一年半的时间。(2)学位论文工作开始之前,必须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论文的选题、开题工作于第三学期进行。(3)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按期完成,学院统一组织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4)学位论文的评阅、预答辩、答辩程序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且完成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要求的学术成果要求,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硕士学位证书。
附表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 方式 |
要求 |
学 位 课 |
公共 学位课 |
M999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必修 |
5学分 |
M9990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考试 |
必修 |
M9990029 |
综合英语 |
2 |
40 |
1 |
考试 |
必修 |
基础 学位课 |
|
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选读 |
2 |
32 |
1 |
考试 |
必修 |
12学分 |
M140102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
2 |
32 |
1 |
考试 |
M140103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2 |
32 |
1 |
考试 |
M140108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 |
2 |
32 |
1 |
考试 |
专业 学位课 |
|
M140105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2 |
32 |
1 |
考试 |
必修 |
|
M140107 |
重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
2 |
32 |
2 |
考试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 选修课 |
M9990014 |
体育专项课 |
1 |
30 |
1 |
考试 |
必修 |
2学分 |
M9990030 |
学术英语写作 |
1 |
20 |
2 |
考试 |
必修 |
|
第二外国语(韩语) |
1 |
48 |
2 |
考试 |
选修 |
≥7学分 |
M999002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 |
40 |
1 |
考试 |
选修 |
M9990013 |
文学欣赏课 |
1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M9990014 |
音乐欣赏课 |
1 |
20 |
1 |
考查 |
选修 |
专业 选修课 |
M140106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M140112 |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专题研究 |
2 |
32 |
1 |
考查 |
选修 |
M140121 |
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M140123 |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 |
32 |
1 |
考查 |
选修 |
|
传播技术与教育生态文化 |
2 |
32 |
2 |
考查 |
选修 |
必修 环节 |
学术与创新创业活动 |
M9990025 |
论文开题与中期考核 |
1 |
|
3 |
|
必修 |
4学分 |
M9990032 |
综合能力提升 |
1 |
|
|
|
必修 |
M9990033 |
科学技术前沿报告与学术研讨 |
1 |
|
|
|
必修 |
M9990027 |
社会实践 |
1 |
≥3周 |
4 |
|
必修 |
补修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学分 |
不少于30学分 |
注: 1、按照规定设定课程门数:按一级学科设置的,合理设置全英文/双语课程,每个一级学科至少开设2门,并在培养方案中进行标注:课程名称后加“●”标识的为双语课程,加“◆”标识的为全英文课程。另外课程名称后加“★”标识的为案例课程,加“▲”标识的为校企联合课程。 2、在含有实验学时的课程后标注“(含实验)”。 3、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身份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本科层次主干课程(至少2门),不计学分。 4、学术学位研究生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3周,应撰写总结报告。具体形式及管理办法由各培养学院自行确定,考核通过后,计入1个学分。 |
培养方案制订成员签字:
培养方案负责人签字:
学位/学术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