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征程上开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9月2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交流会。
![](/__local/C/8C/6C/9CD13DA8F97C3954658BD2BCDF2_075FD3CB_17180.png)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安增、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继文、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付安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瑞涛、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尉利工、青岛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乐芳受邀参加。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华章琳、陈国庆教授、副院长李龙强主持,院长助理石峰、王鹏,各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师代表,及2024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伊始,华章琳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__local/2/AA/35/B74979EAB7974696F87A7E6AD71_164CF33F_90ADD.png)
专家主旨报告环节,李安增以“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为题,解读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深入探讨了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__local/B/CF/F5/ED75CABDB9D169A93FD7BE756EE_7712700F_817EC.png)
高继文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五个维度,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理性创新。
![](/__local/C/65/60/CE0995CE5669AD22B150F90AB5C_E638965F_7D166.png)
付安玲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数智技术”结合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从逻辑机理、风险表现、治理路径三个方面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应对策略,其中提到的“数智思政”观点,为数字智能化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
![](/__local/A/A2/B8/6E8664B88C0CF9A4151E8D221D4_16B6AC7D_6574A.png)
![](/__local/8/0B/F1/FC0844F61F079FF46F4ABBBD785_50919C91_5392C.png)
![](/__local/F/C9/B3/347EA044416C04100B596D04029_CD3901F0_68862.png)
![](/__local/F/1A/B6/3EA8D63830B51C036A361A15E63_CFE8A768_60ED3.png)
驻青马院院长发言环节,张瑞涛、曹胜、尉利工、贾乐芳分别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准确解读全会精神、历届三中全会之间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为题作了主旨发言。
在教学经验交流环节,薛伟娟、郭静、赵筱侠、刘亚鹏、化磊分别分享了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各门本科思政课的方式方法,以及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经验和思考。
最后,华章琳作总结发言。他对与会专家教授和各位马院院长表示了衷心感谢,并指出,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学深悟透全会精神蕴含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深入思考全会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程的方法,持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__local/1/DD/38/161105AACA8AC494955E5120F37_2E1B17E2_15395.png)
本次会议不仅是学院师生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次深入学习,也为各驻青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了一个思政课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接下来,学院将紧扣新时代新征程的教育使命,守正创新持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新局面。
(撰稿:张潆;审核: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