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学时数: 80学时 学分数:5 学分
一、课程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等文件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既要重视参与研读马列著作、观看经典影视等校内实践活动,更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观学习等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一门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综合培养和检查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社会与人生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生应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情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中学到的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
三、实践形式、学时与学分安排
1、实践学时的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分共14学分,其中理论学分12学分(含网络教学)和社会实践2学分,实践教学学期分安排:1-1-1-2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社会实践学时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46 |
32 |
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32 |
2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4 |
32 |
22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70 |
48 |
22 |
2、实践教学安排
课程名 |
实践学时总数 |
实践形式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4 |
寻找家风家训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2 |
最美理工或故事或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22 |
微电影竞赛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22 |
微电影竞赛 |
3、实践环节记录表
课程名 |
实践形式 |
成绩 |
教师签名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寻找家风家训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最美理工或故事或人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微电影竞赛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微电影竞赛 |
|
|
四、具体要求
(一)《纲要》“寻找身边的家风家训”
1、意义: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培育好家风,践行好家庭,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内容安排: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或自己沉心挖掘提炼出身边具有示范作用或警示作用的家风与家训的优良元素,倡导交流价值,培育文明风尚
3、课程结业: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交流论文
4、时间安排:上课老师前六周安排,第14周上交学院论文
5、奖项安排:每个班推荐3篇优秀交流论文,学院综合评奖:一等奖二篇;二等奖四等,三等奖八篇,优秀奖若干。学院秋季学期第16周举行全校性颁奖盛典(和《思修》课同时进行)
(二)《思修》撰写“最美理工或故事或人”
1、意义: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美好校园建设与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典型、新标杆,弘扬传统精神,凝聚师生力量,鼓舞师生为推进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2、内容安排:以亲身经历或实地观察调研,挖掘提炼身边最美理工瞬间、最美人物或最美故事
3、课程结业: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交流论文
4、时间安排:上课老师前六周安排,第14周上交学院论文
5、奖项安排:每个班推荐3篇优秀交流论文,学院综合评奖:一等奖二篇;二等奖四等,三等奖八篇,优秀奖若干。学院秋季学期第16周举行全校性颁奖盛典(和《思修》课同时进行)
(三)《概论》与《原理》“微电影竞赛”
1、意义:推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引导微文化传播正能量,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最关爱学生的大学,鼓励同学们透过镜头、通过视频来呈现大家眼中的世界,引导学生创作积极向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风格青春时尚的微电影,发掘优秀文化作品、传递青春正能量,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内容要求:反映本学年上课课程性质、大学生生活、情感、励志等主题,体现正能量。每队10人左右,由任课老师自由组合,作品时间限制在10~15分钟以内。所有电影需设置清晰中文字幕,配音以普通话为主。原创电影禁止抄袭,如经发现核实将取消参赛资格。
3、课程结业:上交微电影
4、时间安排:上课老师前四周安排, 第12周上交学院微电影作品
5、奖项安排:最佳微电影(一等奖二篇;二等奖四等,三等奖八篇,优秀奖若干);最佳人气奖(最佳演员、编剧、摄影,导演),学院春季学期第15周举行全校性颁奖盛典。